长寿,是中国人推崇的"五福"之首。五福: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
人人都希望一生健健康康、平平安安、顺顺利利,这是我们每个人心中良好的愿望。
妙智法师,这位跨越了三个世纪的老寿星,于2000年被评为"全国第五届世纪健康老人",并名列榜首。
妙智法师不光长寿,而且在养生方面有独特的见解,他总结长寿的经验:"三勤"、"三静"、"三淡","三乐",深受人们的喜爱。
他一生修持药师法门,乐善好施,悬壶济世,寻医问药,治病救人。他直到圆寂前四天还在行医,令人钦佩,被人称为"药师佛"。
“妙智法师的"三勤":脑勤、手勤、脚勤。
"三静":静心、静气、静行。
"三淡":看淡权力、看淡金钱、淡忘年龄。
"三乐":助人为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
妙智法师,1888年出生于福建福州。他总结的长寿经验并不是鲜为人知的秘密,但是为什么他被评为“全國第五届世纪健康老人”并名列榜首呢?
“少时饱经磨砺,老来不畏风霜”,这都是他一生历尽坎坷,命运多舛,他身体力行,积德行善,而得出的切实经验与肺腑之言,并用他健康的体态来证明健康老人的生活质量。
2003年,115岁的妙智老和尚视力有神,血压正常,心跳正常,行动自如,头脑反应敏捷。
他活得长寿并且有质量,这不正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幸福吗?
2003年,他常说的话:“索取意味着与苦恼结伴,奉献则心里坦然亮堂。”
他的父亲是一位郎中,他寻医问诊,随叫随到,不论白天、黑夜,不管刮风下雨,不管山高路滑,他经常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水,风雨兼程,披星戴月。
父亲虽然不是妙手神医,不是华陀再世,但他的医德高尚,他对病人嘘寒问暖,把病人当作亲人。
父亲的言传、身教,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年少的妙智法师。
看着病人治愈后感激的笑脸,看着病人康复后矫健的身影,他的心里有说不出的快乐!
他想:当一个救死扶伤的医生,是一个多么高尚的职业,他将来要做一个像父亲那样医德高尚、医术高超的医生。
把病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药到病除,病人身体康复,身心健康就是他最大的快乐!
有病人请他父亲出诊时,他常常背着药箱,搀扶着父亲,一边走一边向父亲请教。
父亲通过望、闻、问、切,仔细地查看病人的病情,他也按他的理解看一遍,父亲开的药方,他也开一份,然后,再看有什么不同,他再分析、总结为什么不同,不同在哪里?把分析的心得记在本子上,经常翻看,直到熟记于心。
正当他一腔热血,胸怀远大的理想、抱负,想救治更多的病人,救死扶伤,成为一个妙手神医的远大志向时。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中国人奋起反抗,浴血奋战。战火中的人民妻离子散,国破家亡,慌乱中,妙智老和尚的妻子、儿子被冲散,杳无音信,生死未卜。
老法师的心里充满了悲哀,中年失去妻子、儿子,这该是多么不能承受的生命之痛。
哀莫大于心死,作为医生,医的是病,医不了命。
49岁那年,妙智毅然、决然剃度出家,礼传清和尚为剃度师,后在福州鼓山涌泉寺,受具足戒于虚云老和尚座下。
出家后,他修行药师法门,一方面,他从小跟随父亲所学的医术日益精湛,临床经验丰富,很多病人药到病除,被人们称为“华陀再世”。
另一方面,他懂得很多佛学原理,善于疏通病人心理,大家非常信任他,见到他就有安心的感觉,病自然就好了三分。
他良好的医德,高超的医术,给病人莫大的安慰。医者仁心,上医治未病。
他经常为贫苦老百姓义务看病,资助贫困学生,收养遗弃孩子,放生小动物,还多次为灾区捐款。
法师的一生都在广结善缘,行善布施,悬壶济世,治病救人。
活到一百岁的老人不多,但妙智老法师115岁高龄,不光行走自如,还能朝拜四大名山、名寺,途经江西,福建六省,行程数千里。他的内心坚强,身体硬朗,可敬、可叹。
“经历的事多了,对世间的恩怨纷争,我都能以宽容、平和的心情对待,不会无端地苦恼自己。”
2003年1月26日,法师预知时至,对弟子们吩咐他死后要坐缸。他要留一座金身与众生结缘,让大家对佛法生起信心。
1月28日6时25分,法师在念佛堂安详圆寂。
法师圆寂后,弟子们遵照师父的意愿,将师父肉身放于缸内,三年后,重新开缸后,围观者甚众。
弟子们打开封缸,妙智法身肉身不腐。
身体透出一种奇异的檀香味,头发和指甲还长出两厘来,弟子们为他装金,披上他平日穿的袈裟,音容笑貌、宛如生前,四众弟子,跪下叩拜,敬仰这位一生舍已为人,救死扶伤的妙智老和尚。
老和尚金身,现在供奉在福建的佛光寺。为福建省首尊肉身菩萨,供后人敬仰!
妙智老和尚一生悬壶济世、治病救人,他慈悲济世、悲天悯人。生为一代名医,死为肉身菩萨,他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