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如茶、空杯以对
时间:2024-7-9 23:01:56 作者:妙音 来源:大咒仙 阅读:106 评论:0人生如茶、空杯以对
唐末五代时期,群雄逐鹿,硝烟四起。闽王为了收服人心,祈求江山永固,也为了忏悔滥杀无辜的恶业,开始笃信佛教。他曾创下剃度两万人的壮举,并先后拜请雪峰义存、鼓山神晏、武夷扣冰诸大禅师出任国师,为其开示佛法,指点迷津。
公元928年的一天,闽王在福州西湖拜见扣冰古佛,叩请治国方略。
无论闽王如何好语讨巧,扣冰古佛一直保持沉默,只顾喝茶。
尽管闽王不爱喝茶,扣冰古佛仍然不时往闽王的杯子里添茶。
眼看着闽王杯子里的茶水溢出,扣冰古佛仍然不时往闽王的杯子里添茶。
闽王看见茶水流满桌面,一脸讶异,便问:“师父,杯子已经满了,为什么还要添茶呢?”
扣冰古佛依然沉默,继续为他添茶。
闽王似有所悟,便把杯子里的茶一口喝干。
扣冰古佛还是把闽王的茶杯满上,问:“你会喝茶吗?”
闽王回答:“不会。”
扣冰古佛说:“那就先学喝茶吧。”
闽王纳闷地问:“喝茶还要学吗?”
扣冰古佛说:“你的心就像这个杯子一样,已经装得满满当当的了,不把茶喝掉,不把杯子倒空,如何装得下别的东西呢?”
如是,闽王终于明白此中禅意,恍然大悟,从此开始研习茶道,并从喝茶中悟得治国之道。
可不是吗?只有空的杯子才可以装水,只有空的房子才可以住人,只有空谷才可以传声……每一个容器的利用价值在于它的空。
有道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空是一种度量和胸怀,空是有的可能和前提,空是有的最初因缘,因此,佛经里常有“一空万有”“真空妙有”之说。可见空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人生如茶,空杯以对,就有喝不完的好茶,就有装不完的欢喜和感动。
- 相关评论
本类更新
-
07-20如何入菩提心修双运七支菩提心法?
-
07-20为什么说恶所缘业只能用远离,不可说是灭除呢?
-
07-20所有一切心的依止境,皆建立在正见上,如没有正见,一切心均会颠倒、混乱
-
07-12什么是学佛修行的八基正见?
-
07-12修行,为什么不能先修出离心,而应该先修无常心呢?
-
07-12“佛说无为最,忍辱第一道”,你知道常不轻菩萨是怎样修忍辱的吗?
-
07-10享福就是消福, 如何惜福培福?
-
07-10不要嫉妒别人过得好!
-
07-10佛陀为生父担棺的故事
-
07-10一心一意爱孩子的母亲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
07-02《阴律无情》在线阅读
-
01-29一位千万级準提行者的回忆录(2021完整版)
-
11-26谈佛在入胎经讲解众生如何投胎与住胎出胎的真相
-
04-21《极圣解脱大手印》(横版)
-
12-01佛经提及有关你身上三盏灯火要守护不令灭之
-
02-27妙智法师:115岁长寿高僧,人称"药师佛",圆寂后3年肉身不腐
-
01-12图解佛经故事:国王本生(六度集经卷一)
-
01-22莫言烧脑演讲,预言了八个人的生死,利他其实是人性的底线
-
02-27通慧老和尚:92岁圆寂,死后肉身不腐,坐缸三年,终成肉身菩萨
-
12-25禅宗二祖慧可红雪断臂, 向达摩祖师求解脱佛法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由于咒法涉宗派、大局方针、法主理念、时节因缘、众生福报、形势政策、方便了义、是否契机、胜义世俗、灌顶层次、愿心广博、公开深浅程度,加上某乃佛门初机幼小学生之修为,尚未得菩提,于菩提也无有所得(功德肤浅,虽遇较多学佛感应但自知非真正圣者的神通证境证量),又时间精力有限及众生共业,故无法保证转发之文全是代表佛所说而无混杂波旬说法。若资料若给您带来烦恼,请您见谅。法务可微信:186-5005-4118(幸福),应说明来意,但不宜一添加就问手印怎么结之类,以免慢法引本尊护法不悦。
学佛一定以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本,否则就算有此法门程序仪轨咒语手印等,也必如建造空中楼阁矣!为尊重爱惜佛法,网站不远程遥控传法、不远程遥控灌顶、不远程遥控加持。网站资料仅供参考请勿随意制成法本、违背因果造成魔说,网站咒音非在传法传咒,乃咒语学术之存档!
ω 卍 ω “戒法最大,世间咒法、龙蛇之毒而不能侵”ω 卍 ω
晋宋齐梁唐代间,高僧求法离长安。去者千百归无十,今人安知前辈难。云岭崎岖侵骨冷,流沙白浪徹心寒。后学未历取经路,多将经法轻易看!
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