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秽迹金刚
光绪丙戍年线装书《大乘妙法莲华经观世音普门品、秽迹金刚经、先天坛求雨文》等七种合刊
光绪丙戍年线装书《大乘妙法莲华经观世音普门品、秽迹金刚经、先天坛求雨文》等七种合刊... 阅读全文>>2020-12-20 7:48:12 阅读:3128 评论:0《显密圆通》 古版(附秽迹金刚全咒)
注:去除病苦咒:唵 室哩多 室哩多 军吒利 娑婆诃军吒利即军荼利,音衮扎哩,甘露、甘露漩明王... 阅读全文>>2020-12-20 7:43:37 阅读:7095 评论:0穆庵和尚语录 秽迹像赞
卍新纂续藏经 第七十一册No. 1415〔禅宗类〕〔诸宗著述部〕穆庵和尚语录穆庵康和尚初住天台山明岩大梵禅寺语录住台州府黄岩广孝禅寺嗣法门人清逸等编秽迹金刚像舍那化身释迦。宝华台光明赫赫。释迦现形秽迹。瞻部洲倾伏魔邪。物物纯真。头头显密。大慈悲。饮以九酝之醴。大忿怒。沃以甘露之浆... 阅读全文>>2020-12-9 22:43:45 阅读:2769 评论:0《妙臂菩萨所问经 卷三》提及的秽迹金刚
妙臂菩萨所问经卷第三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传教大师臣法天奉 诏译召请钵天说事分第八复次钵天自身来下。当有证验。可知彼天作童子相两目圆莹。于黑睛外微有赤色。面首端正颜容熙怡。视物不瞬无出入息。有意气大人之相。若如是者是真钵天来下。若是障魔来下者。其状亦如童子无出入... 阅读全文>>2020-12-9 22:40:55 阅读:3092 评论:0《武术汇宗》录秽迹金刚咒
摘自网络《武术汇宗》的作者是万籁声。按万籁声乃近代武学大师,原名万常青,少好武侠,尤好技击,每以未逢良师为憾。及长考入北京农业大学就读,先遇少林六合门高手赵鑫州为之启蒙,修习外家功夫;继而又拜「自然门」大侠杜心五为师,尽获内家真传。由是遇合不断,前后共有七师,多为奇人异士。故其青... 阅读全文>>2020-12-9 22:24:14 阅读:4877 评论:0温州出土宋代瓷碑铭文中有秽迹金刚大满神通陀罗尼
摘自网络1964年5月18日,浙江省温州市西郊大桥大石桥东侧第一号桥墩右柱底下出土了一件刻划佛经铭文的瓷碑(注:温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温州西郊出土北宋瓷质碑铭》,《考古》1965年第3期。),此桥为一座五孔石桥,桥身长约34米、宽约5米,从1米多深的河床中发掘出来,每个桥墩均由... 阅读全文>>2020-12-8 21:23:49 阅读:2428 评论:0
4568910
最近更新
-
08-19涤除尘秽:龙王御行真言
-
08-05祈福修真——谈现实修行遇到的问题与因果的转化
-
08-05从妈祖庙争端到佛道之争看现今修行人
-
07-06唐密秽积金刚像
-
07-05鬼神大将的降魔壮志
-
07-01修持大秽迹金刚 ◆ 得『 金刚不坏 』身相!
-
11-28强力摆脱魔扰第一法之梵音秽迹金刚咒
-
09-17密法中的几则『 实用结界护身法 』分享!
-
09-17『 忿怒王秽迹咒 』
-
09-08『大降魔穢跡金剛聖者啟請文』极略轨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
01-13甘露丸的殊胜功德与作用
-
12-13唐密秽迹金刚咒的一些手印和修法(仅供参考)!
-
12-03速获灵感无过是咒——秽迹金刚咒的殊胜与感应
-
12-02网上流传的53字秽迹金刚咒
-
12-13密迹金刚神咒注释(秽迹金刚咒)
-
02-16佛友转发来的一张秽迹金刚橛腾空飞起的真实照片(金刚杵飞起来了)
-
07-13世寿92岁的尼师修成普巴金刚后的震撼经历!
-
11-27各种版本的秽迹金刚咒
-
11-05修秽迹金刚法可以永离贫穷常令安乐
-
11-27我母亲诵秽迹金刚咒的殊胜感应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由于咒法涉宗派、大局方针、法主理念、时节因缘、众生福报、形势政策、方便了义、是否契机、胜义世俗、灌顶层次、愿心广博、公开深浅程度,加上某乃佛门初机幼小学生之修为,尚未得菩提,于菩提也无有所得(功德肤浅,虽遇较多学佛感应但自知非真正圣者的神通证境证量),又时间精力有限及众生共业,故无法保证转发之文全是代表佛所说而无混杂波旬说法。若资料若给您带来烦恼,请您见谅。法务可微信:186-5005-4118(幸福),应说明来意,但不宜一添加就问手印怎么结之类,以免慢法引本尊护法不悦。
学佛一定以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本,否则就算有此法门程序仪轨咒语手印等,也必如建造空中楼阁矣!为尊重爱惜佛法,网站不远程遥控传法、不远程遥控灌顶、不远程遥控加持。网站资料仅供参考请勿随意制成法本、违背因果造成魔说,网站咒音非在传法传咒,乃咒语学术之存档!
ω 卍 ω “戒法最大,世间咒法、龙蛇之毒而不能侵”ω 卍 ω
晋宋齐梁唐代间,高僧求法离长安。去者千百归无十,今人安知前辈难。云岭崎岖侵骨冷,流沙白浪徹心寒。后学未历取经路,多将经法轻易看!
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